6月1日,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系统)正式启用,投入业务运行。作为中国气象局国内和国际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MACast系统是气象数据资料广播分发业务的主渠道。该系统的业务化使用,标志着中国气象数据卫星广播业务从此迈上新的里程。
整合三套原有广播系统加强气象传输服务能力
1998年,中国气象局开始将卫星数据广播技术用于实时业务系统。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先后建设了三套广播系统:卫星单向接收系统(PCVSAT)、数字卫星广播系统(DVB-S)和风云卫星广播系统(FENGYUNCast)。
为适应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气象信息传输服务的需求,2008年,中国气象局提出“加强新一代气象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整合工作”的要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制定了《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整合技术方案》,目标是依托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项目中卫星数据广播分系统的建设,在不显著增加费用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业务的整合,实现数据、视频资源的统一播发和入网小站的统一管理。
2009年,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此时,DVB-S2技术基本成熟。经过3年多的精心设计与完善,CMACast系统分别在今年4月和5月顺利通过了系统功能测试和系统业务验收。
与现有的三个广播系统相比,CMACast系统有更大的带宽、更丰富的数据内容和优化的用户管理机制,能够满足地球观测组织地球观测遥感数据广播系统(GEONETCast)合作框架下的所有广播功能要求,可以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广播服务。
更为广泛的用户覆盖面提升我国气象国际影响力
CMACast系统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是中国气象局国内和国际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气象数据资料分发的主渠道。该系统的流程结构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收集的各种国内外观测资料和服务产品,经CMACast主站通过亚洲4号卫星C波段频率覆盖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传输给我国行业内外和国外(亚太地区)用户。
由于CMACast系统基于DVB-S2标准设计,因此具有可扩展的系统架构以及数据加密传输功能和用户授权管理机制。CMACast系统播发的服务产品内容丰富,同时还可以提供气象频道、气象会商等实时高清视频流媒体广播。数据播发时效较原卫星广播系统明显提升,数值预报和卫星产品资料的分发用时大幅缩短。
目前,超过2400个省、地、县级气象部门,通过这套系统,实时接收中国气象局广播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产品,开展天气预测预报及服务业务。同时,该系统也为200多个外部门用户和20多个国外和地区用户提供数据广播服务。这是用户从中国气象局获取各种气象资料和产品的有效方式。
据了解,CMACast系统投入业务后,将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三大卫星广播网之一,与美国GEONETCast、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卫星广播系统(EUMETCast)一起,共同组成全球对地观测数据广播系统,为中国气象局执行世界气象组织北京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和亚洲区域通信枢纽的数据分发任务,为亚太地区气象信息广播服务提供信息传输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气象领域的影响力。